意绵绵珠宝资讯 打造中国珠宝第一品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焦点栏目: 翡翠分类 珠宝鉴定 翡翠文化 翡翠品牌 翡翠鉴定

刘大授:钟表从计时器到收藏品

2010年12月20日 10:12:17 作者:图腾 来源:意绵绵

    生活中虽然有些物件虽然从没有离开过我们,但它们所扮演的角色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30年前,手表算得上是件稀罕物了,姑娘找对象时男方要是送上一块手表,那可一是件令姑娘倍感时髦的事了,更是男方家底殷实的体现。而如今,夸张一点讲,几乎没有多少人愿意戴“笨重”的手表了,即使有些人愿意戴它,手表也已经不再是一件计时工具,而成了一种彰显地位和个性的典型物品象征。此外,曾经挂在家里显眼的墙上或放在桌上彰显家境的钟表,也逐渐从必须品转变成柜子里供人玩味的收藏品了。正如海口一位钟表收藏爱好者刘大授老人所说,时间在钟表的滴答声中流逝,其身份也随之进行着趣味变迁。

    刘大授老人展示他收藏的一套原苏联革命纪念表

    上世纪80年代

    手表成为“三大件”之一

    家住海口大同路某公司职工宿舍区的刘大授老人是一位退休干部。他是上世纪70年代作为人才引进来到海南的,经历了海南这个曾经的南疆小岛到国际旅游大省的时代变迁,而热衷于钟表收藏的他却对钟表这个小小物件的30年变迁感受深刻。

    刘老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他从广东一所电力职业学校毕业后就来到了海南“开荒”,并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了海南的电力事业,而钟表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喜好之一。

    “当时海南的老百姓要买表是找不到地方的,当年的得胜沙路一带是海口的繁华地带,虽然有几家小小的贸易商行,日用品都是凭票领取,像钟表之类的物件非常稀罕。”刘老说,上世纪80年代,结婚都讲究家里要有“三大件”: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这既是婚后新生活的用品,也是家庭生活水平的体现,所以有这“三件”的婚礼才“体面”,由此可见手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可当时的手表不是随便谁都可以买到,要找关系求人走后门。”刘老说,当时计划经济下买表都要凭票,钟表虽然是必须品,但真可谓是“千金易得,一表难求”。刘老虽已经退休多年,可对手表的喜爱不亚于年轻时候,手腕上一直戴着一块厚重的“雷达”。提起往事,老人说他最难忘的是“上海”。

    刘老回忆说,当时他拥有一块上海牌的手表,“花120多块钱买的,真是相当奢侈了,顶好几个月的工资呢!小心翼翼地戴着,睡觉都不舍得摘。”刘老说,当时最流行的进口表有英纳格、罗马、瑞士表等,国产就是“上海”、“天津”、“钟山”……,国产表价位一般在50-90块钱不等,由于海南当地没有生产手表的企业,老百姓要买表必须到省外购买,他的手表就是他的父亲在香港做生意时给他买后邮寄回来的。“大概在1985年的时候,有一次我被海南的电力部门派到广州的一所职业学校进修,当时广州有一条著名的中山路,那边有很多买表的商铺,在海南从没见过这么多种类的钟表,我立即就被吸引了。”刘老说,自从广州之行让他感受到钟表的魅力后,与钟表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当时一个月40多元的工资能添饱全家人的肚子就不错了,根本买不起手表,只好“望表兴叹”了。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后期,石英表技术对以生产机械表为主的中国表造成了冲击,因为走时精度高、不用上弦,而且价格便宜、外观时尚,石英电子表逐渐成为当时人们买表的首选,有的人家也都换上了石英电子钟。

如需转载意绵绵的文章,请声明文章来源并添加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