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焦点栏目: 翡翠分类 珠宝鉴定 翡翠文化 翡翠品牌 翡翠鉴定

中西文化有差异 欧泊命运各不同(2)

2010年12月17日 15:12:47 作者:Bill 来源:意绵绵珠宝 我要评论()

黑欧泊在西方

价格直逼钻石

非单一色调的欧泊因颜色、光泽独特而闻名,其彩虹般绚丽耀目的多彩光芒恰似马赛克,充满了神秘性。我国也出产欧泊。国产欧泊多与玛瑙矿伴生,如在辽西地区和新疆地区发现的欧泊矿就是如此。尽管自家有产品,但与西方相比,欧泊这种奇特的宝石还是属于小众范围,未被多数人熟知。

我国的欧泊一般产于高山上,在火山岩石的夹缝中,外有红色钟乳状带红土的皮子,通常白色透明,硬度5.5~6.5,折光率为1.54,密度为2.65,光性为隐晶质集合体,为半透明,玻璃光泽,块度较小,结构细腻,有点像玻璃种。新疆树化石的组成成分中也有不少白色欧泊。有趣的是这些欧泊不少已经发生了晶化,结晶成具有条纹结构的玛瑙,有时这些具备条纹结构的玛瑙又一起环绕一个晶簇或者水晶晶洞,从而在一块树化石上出现欧泊、玛瑙和水晶的孪生三姐妹现象。

贵欧泊在西方不仅是名贵珠宝,而且质量上乘的欧泊石价格还可与钻石媲美,比如黑欧泊(Black Opal)和稍次的火欧泊(Fire Opal),价钱都很昂贵。有报道称:重5克拉的上品黑欧泊,每克拉售价高达3万美元。然而,欧泊的天价似乎暂时还不能被中国人广泛接受,因为作为世界最早的尚玉民族,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浸淫在源远流长的玉文化之中,对形形色色的不具备“玉之五德”的欧泊可不如西方人那样痴迷,鲜有人为之一掷千金。

对待欧泊的不同态度,反映了西方传统宝石文化和中国传统玉石文化的差异,也折射出西方和中国珠宝认识观的不同,特别是对普通欧泊和贵欧泊利用方式上的差异。

    “只有和田籽料才是玉”值得商榷

    也是中西方文化观、认识观的差异,致使在国内不少宝石学著作中,欧泊有时归属为宝石类,有时则归属为玉石类。欧泊究竟是宝石还是玉石这个问题让很多珠宝从业者和宝石学的学生感到非常困惑。

    按 照中国传统的理解,玉石一般可以雕刻、琢磨成器,制作艺术品摆件,因此具有一定的块度,通常应该是矿物集合体的岩石类;而宝石一般可以雕刻、琢磨成人身佩 戴的装饰品,小巧、玲珑、美丽,通常应该是单一的矿物结晶体——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总结出来的对玉石与宝石的一般认识。但如果这样认识, 宝石归属或分类的问题就出现了:当翡翠雕刻成摆件时,有人认为就应称之为玉石;当翡翠雕刻成首饰时,则应称之为宝石或者珠宝,而翡翠可是辉石矿物的集合 体。同样的问题出现在欧泊的孪生姐妹——水晶身上:当水晶雕刻成摆件时,有人认为它就是晶雕,为玉石;当水晶雕刻成首饰时,又变成宝石或者珠宝了,而水晶 可是石英矿物的单晶体。这些莫衷一是的玉宝归属问题常常搞得人们一头雾水。

    本报博雅栏目曾报道过著名玉学者、中国科学院王春云 博士的观点,他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刚石曾被当作宝玉或美玉,传说中的炎帝时期的“石璘之玉”很可能就是一颗超级大钻。而红宝石(红色刚玉)、蓝宝 石(蓝色刚玉)甚至祖母绿(翠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都曾以“美玉”相称,因此也都属于玉石。按照这种观点,欧泊也应被归属为玉石类。其实,人们已经将普 通欧泊如树化玉等当成玉(广义的玉)了。再如,我们将Opal(英文)翻译为“欧珀”,用的是属于王玉文字的“珀”,这也反应了将“欧珀”归属到广义玉石 范畴的想法。

    其实,就中国传统玉文化而言,我们现在人为划分的宝石和玉石都是美石,因此都属于广义的玉石——这点我们以前曾探 讨过。当然,这是一种对玉石的宽容理解,这种理解与著名戏剧导演、收藏家张广天先生提出的“只有和田籽料才是玉”的观点是有区别的。而“只有和田籽料才是 玉”的观点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也着实值得商榷一下。

如需转载意绵绵的文章,请声明文章来源并添加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