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有可能。
金石同盟名校的毕业生,却跑去小报编造荒诞不经的鬼故事,大概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这么一回事吧。
只是,若能穿透那夸张可笑的修辞造句,反而能发现主流舆论见不到的独特信息。有时候我都怀疑,那种荒谬文字风格是不是这个人装疯卖傻的伪装。
“这位学长还在《红番茄报》吗?”我问了一声。
“在呀,应该是主编了吧。但他好像更喜欢当记者到处跑。”她很快就回答。
听起来,戴莎确实对他挺熟悉的。
“毕竟是同届校友嘛。”她可能看出我的疑问,主动解释:“而且他对我访谈过。如果你看过他写的一些事件报道,也许里面所涉及的采访对象中,‘某个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个人c’,就是我了。”
哈……?这么说来,我还真有点印象,但是想到报道里一些捕风捉影的言论,又觉得不太像戴莎的风格:“那,学姐作为采访对象所说的话,是真是假啊?”
“半真半猜吧。我作为匿名人士可以提供给他一些信息,他也顺便加上一些自己的推论。”她回答:“所以,他报道里那些被采访者abc,不完全只是一个人哦。”
居然还有这样的做法?用匿名人士代言自己的观点,再顺便掺杂些扯淡言论做掩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