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多少企业,本来还好好的,但稍有起色,就说要争创全国一流了,再有点起色,就叫嚷着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多少企业都说,自己的目标是几年之内,进入世界五百强,你要是负债累累,也可以进世界五百强,但五百强只是一个规模指标,不是健康指标。
“你要是带着满身的疾病,就算进入世界五百强又怎么样,倒下来的时候,还不是一夕之间的事,所以,我是从来不赞成喊这些口号的,相反,越是这样喊的企业,我就会越关注,我要看看你是不是虚胖,有多大的经营风险,是不是在为五百强而五百强。”
“好了,李勇,你提醒得对。”刘立杆举起杯说,“来,走一个。”
三个人碰了碰杯,一饮而尽,放下杯子,李勇说:
“而且,这企业越大,真倒下去的时候,要救起来很难,原来你杆子的企业,要是只有百万千万规模的时候,快要倒下去,大家一起帮帮忙,还可以救起来,但现在上千亿的规模了,真要倒下去,就没有谁有能力救。
“朋友们的援助是杯水车薪,就是我们地方政府,看着也是爱莫能助,我们也没有办法,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说企业做大了,安全比规模更重要,先想办法怎么活着,再想怎么好好活。”
“李勇的这个提醒对。”张晨说,“杆子你现在的企业规模,可不能再靠拍脑袋做决策了,凡事还是要瞻前顾后。”
刘立杆看着张晨,嘿嘿地笑,张晨问:“你笑什么?”
刘立杆说:“好像某人的决策,比我还拍脑袋吧?你说说,你从买延安路的专卖店到三亚的酒店,再到热带植物园,哪一件不是拍脑袋决策的,有人能拉住你吗?”
“去你的,买延安路的专卖店,你和孟平比我还起劲,我要是不买,你们都要跑来买了,还说我?”张晨骂道,“我做这些决定的时候,虽然快,但有一个底线还是牢牢守住的。”
“什么底线?”刘立杆问。
“那就是我不会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每次投资,哪怕完全亏本了,我也不会死,还有办法起死回生,我做每一次决定,先算的都是这个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