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全域十二区,和新北市全域二十九区、基隆市全域七区,这三个地理上连接在一起的城市,共同构筑成一个台北都会区,也叫大台北,合计人口七百零九万。
依照GaWc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work,简称GaWC最新发布国际大都会综合排名,台北都会区在世界城市排名中,次于东京、上海、中国香港、新加坡、北京、悉尼等Alpha+国际二级都会区,与米兰、多伦多、首尔同属于Alpha国际三级大都会。
张向北他们确定,不是把台北,而是把整个台北都会区,列为他们“宅鲜送”台北分公司的范围。
台湾对大陆企业进入台湾的审核很严,从民进党上台之后,这种趋势就更为恶化,张向北他们在台湾的公司,不能直接注册为大陆“宅鲜送”的分公司,而是要在台北注册一个独立的“台北宅鲜送有限公司”,公司的股东有两个,一个是富邦金控,还有一个——
他们不能让大陆的“宅鲜送”成为台北“宅鲜送”的股东,而是用他们在维京群岛的那个母公司作为股东,这样看起来,就好像是维京群岛的这家公司,在海峡两岸,投资了两家“宅鲜送”公司,在大陆是百分之百独资,在台湾,占股百分之四十九。
这样,台北“宅鲜送”就还是一家富邦金控下属的子公司,和大陆的“宅鲜送”没有什么关系。
张向北他们在台北、新北和基隆一个个区转下来,让他们感觉到最头疼的还是台北都会区的城市建设比较老旧,不仅没有大陆城市那样的小区,而且新建楼房的比例,远远低于哪怕是一个大陆的三线城市,城市里低矮的私家民宅居多,老旧楼房居多。
台北的土地和房子,大多是属于私人所有的,不管是台北、新北还是基隆,对每一个城市的市长来说,都更都市更新计划都是最难推进的工作,很少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可以用来开发成片的房地产。
更没有像土地收储中心这样的单位,一手进一手出,直接在做土地使用权的买卖。
像小虎居住的仁爱帝宝,可以有六幢楼房组成一个楼群,在台北都已经算是大的住宅项目了,也怪不得这样的住宅就可以卖出天价。
这样的大环境,对他们保鲜柜的安放,和整个的配送工作带来了难度,在大陆,一个小区就是几千户人家,他们集中投放几十个保鲜柜到一个小区,就覆盖了几千户人家,而在台北,同样的几千户人家,差不多要蔓延一条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