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另外,学院招生,也得多少收点学费,这部分学费就作为学院的日常维护。”
这个观点抛出来,大家又都惊了,收费?
这跟学院设立的宗旨可不吻合,这里是流民江滩,既然是做善事,不该免费吗?谈钱的话,岂不将众位大儒的高风亮洁一脚踩到泥巴底下去了?情怀可就没了……
陈姐看大家脸色不对,赶紧站出来解释。
各位先生,我家公子也是基于长久的考虑,任何事情,一味地免费,都不长久,就比如当初江滩上的煤,公子本可以免费送给流民,但基于长久,还是设置了一个很低的价格,事实证明,这套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方法……
几位大儒对视一眼,慢慢有所改变。
林苏道:“有交钱的机制在,村民们都会自己去考虑,哪些子女适合去读书,哪些子女不需要,而花了钱,他们也更在意子女有没有学到真东西,学生自己,也才会真正努力,至于学费,不需要太多,一年有个半两银子足够,这点钱,在不久的将来,对于江滩流民而言,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抱山身边的一个老人缓缓点头:“状元郎说得对!如果不交钱,村民们必定将所有儿子全都塞进学校,人太多也管不过来……”
一个全新的共识,就这样达成。
经费问题解决了,关于学院的运行初步思路也就清晰了。
接下来是课程设置的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