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一改动,气海竟轰然旋转,丝丝雾气疯狂转动,灵觉里,转动的雾气渐有条纹生成。苏伏压抑喜悦,更是专注吸纳玄天之精。
那边纪随风忽然停下动作,若有所思地望向这边。
这一停,苏伏立马有所感应,心下感激,玄天之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吸纳。
良久,苏伏突感气海一震,灵觉内,那如雾气华已渐渐凝实成龙眼大小的漩涡,亲眼目睹这一过程的苏伏,心头更是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此次能如此轻易突破,想来也有着积蓄丰厚的因由罢。
恰于此时,初阳微露,只一点点光华洒下,不一刻,便有万丈无量光。
苏伏停下,长长出了一口气,以灵觉观察,那方凝成的气旋以一种微妙的速度转动,每一圈皆有丝丝灵气散入四肢百骸,他心中喜悦,知这已是进了归元境。此后只需日日凝练,气旋渐成实质,化丹形,可生灵性,便可初步沟通外物,是为通灵境。
数年勤勉不缀,终有所成,这种突破的感受最是美妙。苏伏紧紧闭着双目,一时竟有些迷恋上这种感觉……也因此,他终于明悟气旋一直无法成形的原因。
须把缘由归咎于《炼妖经》上,在未入气感时,便已依照法门开始凝练窍穴,理论上《炼妖经》与《太上感应篇》无法共存。也是运气极好,凝练的窍穴都未曾阻碍气海,否则别说归元,能否将灵气驻入气海都是问题,二者完全属于不同体系。
那时身体虚弱,除不断进补外,需先行炼体,才能增加存活率,此亦是叶璇玑临走前予他建议。
倘有人指正,或者有个领路师傅,便绝不会走这弯路。俗语有云,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可连门径都望不见,谈何修行呢?
这便是一直困于气海境的根本缘由,也是纪随风对他无有恶意,否则只需使个坏,这突破不但不能成,更有从此无法凝成气旋的危机。故极少有修士在距离很近的地方一起修炼。
复又一刻,将心神沉入识海。青光仍旧围拢,己身意识已不再弱小,有阴神入驻,更是凝实,静立小舟中。那血海仍是咆哮如龙,其内有狰狞脸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