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意外情况下的学子自然无处可去。若要转身回家,多少有些不甘,毕竟这些学子都是早早起床,又一路步行而来的。
最后,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虽然不能进图书馆看书,但是因为兖州图书馆藏书的特殊性,基本上每一个人都会看过别人没有看过的书。
故而,就有人提出不如他们在附近的茶馆内集合,选出一本大家都特别想看的书,然后请读过这本书的人为大家讲学。
讲学者水平自然参差不齐,先不说其本身的水准,就是有些人笔下文采飞扬,面上却极为口拙,说出来的话就和背书似的。
自然也会有错处漏处,毕竟若是抄了书也罢,没来得及抄的话全凭记忆,这世间过目不忘之人能有多少,更何况一般人念书时候还要思考,并不会全将注意力放置在背诵上头。
如此,便很考验学子的水平了,不仅仅是考验讲学之人的水平,也考验听学之人的水平。
讲学人要说清楚,也要吃透,听书人要心有疑点,并且要努力辨别是否有不合理之处。
因为学子们这样子的特殊行为,图书馆附近的茶舍渐渐变得热门了起来,后来每每遇到阴雨天气,哪怕前一日便已经告知图书馆不开了,但是学子们还是习惯性得聚集到了这儿。
一时间茶社往往人满为患。
这些平日里在图书馆念书时,被压抑着安静思考的学子,到茶社便迸-射-出了他们的热情来。
此处便是古代和现代读书时候的一个不同之处,现代讲究静,默读,默念,默背,这是因为教室里面通常会有五十多个学生,如果一起念出声来,除非念得整齐,否则反而会互相影响,但是古时候讲究读书千遍,不光要读,还要大声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