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并不是没有改进过,只是受制于基本材料,尤其是无法安装翎羽这一个先天性的决定因素,使得它的改造之路一直都走的不甚顺利。
时至今日,哪怕改造过再多次,景熙连弩的射程和精准度依然赶不上寻常的弩箭。
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射速较快,在守城时,近距离较为有利。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曹营并不太会遇到需要守城的情况,所以连弩的改进势在必行。
夏安然的改造方向正是他之前在资料中所见,通过改造箭矢来使得连弩的箭本身拥有能够凭借气流的流通,在各方压强均等的情况下,达到装有翎羽的箭矢的效果。
他试验了许多回,效果都不太理想,在没有数控机床的情况下,要靠人力做到平分破孔实在太难,但若又要发明一台机器专门负责钻孔,又要怎么保证每支箭矢的直径一致呢?
即便这样能够做到,那么为了制造这一支箭的成本是不是又太高了些?
而诸葛亮本身的研究方向则是改造弩机本身,他同样没有什么进展。
虽然他通过扩大弩身,成功的将原来只能安放一支的箭矢,改成了能够装两支箭。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改进了,其中牵扯到了力的传达,以及箭矢如何能做到互不干扰。
但是这已经是极限,毕竟如果安装三台箭匣的话,这个手弩的重量将达到士兵难以承担的程度。也就是说,增加箭矢,本身就是以放弃手弩的便捷可携带性为代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