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像一个无法确定位置的定时炸弹,让他的内心有些隐隐的不安。
第二天。
总裁秘书已经找好了公关公司,最先发动的就是国内的网络攻势,还有各大热门的电视节目和脱口秀。
内容都是讨论棱角公司与爱迪集团的发布会撞车事件,最后结论都无一例外地倒向爱迪一边。
这些宣传路子几乎覆盖了整个美国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很快话题就传遍全国。
而这些网络热点和电视节目,很快又成为热点,被剪辑传播到其他国家去。
再加上爱迪的背后运作,这件事情几乎是以一个爆炸的形式出现在所有人眼前。
甚至在一些人有模有样的分析中,这件事还牵扯到了两个大国之间的科技实力对比,是一场明面上的斗争。
这些国外的热点,很快又出口转内销,被搬运回来。
一时间国内又热闹了起来,不少人直接就开始鼓吹爱迪公司的实力,从规模到资金,再到研究人员的比较,都得出了爱迪碾压的结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