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参他抢人抢功,而且这一次不是附近几个县的县令弹劾他,而是京城里的御史参的。
杨县令的案头上又多了两本折子,他须得写辩折。
杨县令叹息,虽然他不怕被人参,但总被人参对他也会造成恶劣的影响的,比如会给朝中的前辈们留下好大喜功的不好印象。
但谁知道他的冤屈呀,这次真不是他抢人,而是有人把人送到了他跟前,他要是不安置,他觉得会很对不起自己。
流民安置下来,那就得需要粮种,杨县令便将给京城那边献的麦种减了三分之一,哼,不是喜欢参他吗?
那就参吧,看谁吃亏。
如今,罗江县有良种的事已经是过了明路,朝廷都嘉奖过杨县令了,只是还没来得及给他论功行赏。
既然过了明路,那么好的麦种自然是需要给皇室的庄园,朝廷的司农寺提供一些的。
所以今年秋收还没结束,朝廷的公文就到了,皇宫甚至还派了一个内侍过来沟通。
当然,他不止是为皇家庄园来的,还有这个公主,那个皇妃,再那个皇子,他们的庄子都紧缺这样的良种……
杨县令自然不是白给,但总有人想白拿,所以最近他的心情很不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