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失去制约都会变得不可想象,官员自然也是同理。
大明本来就有着十分完善的京察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就是尽可能的将那些混日子的官员揪出来,通过考评,获得优等的官员可以获得晋升。获得一个尚可评价的维持原级保持不变。至于那些表现极差的官员则会遭到降级乃至罢官。
这套流程可谓是十分的完备了,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仔细一想其实就不难理解了,毕竟发展到后期官官相护之风盛行,只要找对人就能够把考评维持到中上,那么大明朝政体系的换血就变成了一纸空谈。
这也是为何明末时期官员能力急剧下降,都去把精力花在溜须拍马上了,皆是一群混日子的鼠辈,怎么可能能力不差。
所以朱由榔决定对京察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保证大明朝政体系拥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要想改革自然就要对症下药。
朱由榔很清楚问题的症结出在了哪里。
那就是所谓的门生故吏体系。
大家都是读书人,彼此间的关系盘根错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