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科举已经开始了,不过,你想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具备“生徒”或“乡贡”的身份。
想获得生徒的资格,只有一种路径。
那就是必须在中央官学学习,而且通过学校的毕业考试。
所谓中央官学,包括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大高等学府,统称“六学”。国子学是唐朝的最高学府,堪比北大或清华,至于太学和四门学,堪比浙大、复旦等大学。
其余的三个,算是最高级别的专科学校。
每个学校都是有招生门槛的。比如,您想上国子学,您老爹至少是朝廷三品官员,想上太学或四门学,老爹至少是五品官员。
所以说唐朝的科举还不是十分的公平,世家阀门还是多一些便利的。
而乡贡的身份,就不是毕业那么简单了,如果你家境贫寒,凿壁借光、燃薪读书十余载,最终自学成材,可以找县里报名,参加州、县举办的选拔考试,它们统称为“解试”。
在县里,主持考试的官员是县尉。如果有可能,尽量巴结好这位大哥,不管您考试成绩如何,是否推送到州里进行复试,完全是县尉的一句话。
在州里,主持考试的官员是司功参军。州级考试一般在八、九月进行,也叫“秋闱”。考试结束之后,州里会给合格的学生颁发“解状”。
从此时开始,您的身份就变成了“乡贡”,也叫举子。
大唐最难考的是什么...很多人也许会说秀才,嘿嘿...这你就错了,回到唐朝,您会发现考试的科目五花八门: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掰着您的十根手指头,至少能数五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