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真的是太好了...终于有人愿意为我们寒门学子做一些事情了...。”说完,姚逸的眼泪就掉了下来。
这一幕不单单是在姚逸身上表现了出来,除了姚逸,很多思想上已经成熟的寒门学子都心中酸楚,对于李佑的帮助,那是十分的感激。
因为李佑的这些行为,就是对寒门学子的雪中送碳。
李世民曾经在一次科举考试选拔结束之后,站在端门的城楼之上,看着新进的士子们鱼贯而入,不禁欣喜感怀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作为帝王,自然希望天下英杰都能为己所用,为朝廷尽可能多招揽有用之人。
然而,唐太宗这句“天下英雄”的范围,在贞观年间,恐怕也只是自作多情罢了。
因为天下英才之中,有不少是寒门之士,而寒门之士的真正崛起,不是此时,也不是在唐朝!
整个唐代士族出身的登科者占进士科的比例在七成以上,特别是百官魁首...宰相之中,寒门所占的比例,甚至还不到十分之一。
这就说明了唐代时期,士族在科举考试,特别是进士科考试当中,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而那些寒门之士,虽然看到了光明的前途,却依旧难以实现“朝为读书郎,暮登天子堂”的壮志。
主要的原因是魏晋以来形成的士族观念,在隋唐时期依然影响深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