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大正时期,被称为“国民病”,全国罹患很普遍。
到了昭和时期,死人越来越多,所取名字更骇人,此处省略3个字。可见此病的危害程度。
日本结核预防会结核研究所的一份资料显示,一战时的1918-1919年,有45万日本人直接或间接因此死亡。
二战时,日本持续扩张侵略,穷兵赎武,举国为艰,经济民生崩溃,国民营养跟不上,免疫力下降,导致染此病者连年上升。
1944年达到极限,有17.5万以上的岛国人因此而亡。
若非翌年投降,数据估计会继续飙升。
“1935年到1945年,痨病一直是岛国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岛国学者称。甚至包括裕仁的亲弟弟秩父宫。
战争瘟疫,从来不分家。
瘟疫之灾,甚于战争,也毫不为过。
人们之所以关注战争,或许因为它带来的直接杀戮,血淋淋的,记忆之悲惨震撼,刻骨难忘。
而瘟疫带来的,是不见血的杀戮,静悄悄的吞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