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79章 宫中秘记 天外仙人(求订阅) (2 / 5)

作者:西关钛金 最后更新:2024/8/28 15:23:50
        大唐现在有三种汲水工具...分别是戽斗、汲筒、龙骨车...戽斗是用粗绳缚于木桶或笆斗的两边,两人对立各执一绳,将河水汲入田间。

        汲筒是用打通竹节之粗大竹杆,相互连接,随地势高下,用木石支架,跨越涧谷,引水入田。

        龙骨车是用连串的活节木板装入水槽中,上面辅以横轴利用人力踏转或利用牛力旋转,沟溪河水随板导入田中。

        汲水农具虽然多,但是这些农具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太小了,深度不够,而且汲水太麻烦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虽然李治求雨成功,振奋了民心,但是一场雨解决不了问题,水位下降是真实存在的,如果这个汲水的农具不解决,还是有一定的问题。

        李世民也是头疼,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李治又送上了高转筒车,这个高转筒车,是用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外形如龙骨车,其运水部件如井车,其上、下都有木架,各装一个木轮,轮径约四尺轮缘旁边高、中间低,当中做出凹槽,更显凹凸不平,以加大轮缘与竹筒的摩擦力。

        下面轮子半浸水中,两轮上用竹索相连,竹索长约一尺,竹筒间距离约五寸,在上下两轮之间、在上面竹索与竹筒之下,用木架及木板托住,以承受竹筒盛满水后的重量。高转筒车也用人力或畜力转动上轮。

        绑着竹筒的竹索是传动件,当上轮转动时,竹索及下轮都随着转动,竹筒也随竹索上下。

        当竹筒下行到水中时,就兜满水,而后随竹索上行,到达上轮高处时,竹筒将水侵泻到水槽内,如此循环不已。带动连成串的小竹筒盛水,沿水槽而上,可在高岸上从低水源地区取水。

        李治还献上了计策,可以在高转筒车前挖深坑蓄水,再挖水道将水送到各个田边,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水储存下来,并且还可以快速的灌溉到周边所有的田地。

        这一下就解决了李世民最头疼的事情,要知道旱灾可是最严重的灾害,一朝的大臣都束手无策,可是没有想到,就这么轻易的被李治给解决了,不对...不是李治,应该是李耳先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