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此时虽然饴糖技术已经成熟,但是饴糖有很多弊端,没有蔗糖甜,也没有蔗糖干燥易储,食用方便,饴糖其实就是麦芽糖,它黏牙齿。
印度有一商人来到了大唐,这个家伙专门卖一种叫石蜜的糖块,为什么叫石蜜,因为它和现在的糖果很像,硬硬的,像石块一样,但是却非常的甜,可是放在嘴中慢慢的融化。
唐代以前,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
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据史传记载,魏文帝曹丕曾怀着炫耀之意,向吴国皇帝孙权赠送5饼“西国石蜜”,并且声称即便是南方的龙眼荔枝等鲜果,也比不上这西国石蜜的滋味。
比起“外强中干”的南方蔗饧,饼块状的西域石蜜当然更像“石”一些,但它也并不是始终都能保持坚固的石饼形态。
在沿着丝路辗转颠簸的运输过程中,这种石蜜有时会被撞碎,碎末形色很像沙土,因而也被称为“沙糖”,但这种粗糖粉末与后来的结晶状沙粒糖并不是一回事。
我们的天可汗李世民就对石蜜十分的喜欢,不过,即使是李世民吃石蜜也不敢随心所欲,无他,价格太昂贵了,毕竟是从丝绸之路来的,想不贵都难。
后来因为石蜜的价格昂贵,李世民还下旨让人去印度学制糖,不过,花了十二年才学成,一直要到唐高宗才有了制糖术。
也因为这样,此时长安的糖块是真的很昂贵。
“爹...快点让我们看看糖块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