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知道先生的意思是........”
易天行若有所思的询问道。
“王上不是准备进行科举么。正好,趁此机会,亮打算参加科举。由科举中走出来,这样,既不会破坏大易的规矩,也能让亮好好衡量一下自身的才学。”
诸葛亮笑着说道:“而且,我相信,在如今的大易中,必然存在着大量才学出众的人才,正在等待着这次机会,能与这些顶尖人才交手,才是亮最期待的事情。”
话音间,带着一丝期待,一丝自信。
绝对不要怀疑,在大易民间会没有人才,真正的人才,很多都在等待着一个机会,更加不要说,在这几个月中,有大批的人族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大易,加入大易,这些人当中,哪怕是以万里挑一的方法来估算,里面的人才也能想象,绝对不在少数。
还有,根据易天行所说,这次的科举,不仅仅只是考验文学底蕴,甚至是自身的文字功底,也只是在科举中占据最小比例,有些人,哪怕是策论不如,在其他方面有杰出表现,一样可以轻易将之超越,这样的做法,可想而知,涌现出的都将是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这次科举,诸葛亮很期待。
“王上,这次科举,我公输林也想参加。”
公输林在这一刻,也没有犹豫,直接表示要参加科举。诸葛亮不直接接受敕封,那他要是直接接受敕封,岂不是说有些太过不懂规矩。何况,科举而已,他可不会怕,又不是专门考四书五经之类的。最终要考的,还是自身的真正才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