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嫂觉得贾姨娘站着说话不腰疼,若是她有这么一门好亲戚,早将家里的儿子送过去了。这可惜她儿子没那个命,没有在官家当差的姑姑。
说了几句话,贾姨娘将一块碎银子给了胡大嫂:“嫂子,这是你欠你的银子。嫂子,你看我回来这么久了,得去接了孩子回来。有什么事,晚些时候再说吧!”当初借了胡大嫂二两银子,这块碎银子不止二两。
胡大嫂拿着那块银子,眼珠子都快登出来了。
贾姨娘却是转身回了屋,挑了两件最素最旧的衣裳卷起来,然后拿着户籍去粮铺买了十斤洋芋。路过杂货铺,想了下又买了一包麦芽糖,大包小包地提着去了尚家。
西北治安非常好,哪怕贾姨娘一个妇道人家提了那么多东西,也没人敢打主意。
尚大嫂看到贾姨娘竟然送了这么多东西,吓了一大跳:“弟妹,可不敢要,这太贵重了。”尚大嫂的丈夫跟李二炮虽然没结拜,但关系也很铁,只是他家有四个孩子。孩子多日子就不大好过了,在灾荒的时候除了大女儿活下来,下面三个小的都没熬住。
也是因为手头紧,他们家买不起窑洞,只能跟人合租了个窑洞。贾姨娘会将小儿子交给尚大嫂家,一来是尚大嫂心善人好不担心苛待了孩子;二来她大女儿小琴有九岁了,可以帮忙带孩子不耽搁尚大嫂做事。
贾姨娘抱着干干净净的儿子说道:“小琴帮我将二娃照顾得这般好,我心里高兴。这东西是我特意给小琴的,不是给你的,嫂子可不能推迟。”
尚大嫂也知道贾姨娘是有意帮衬她,想着家里的情况,再看着女儿期盼的眼神,最终还是将东西收下了:“小琴,快谢谢婶子。”
小琴拿了一块麦芽糖满脸笑容地说道:“谢谢婶子。”说完,小小地添了一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