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堇听了这话,心里堵得慌,揉了一下孩子的头,说道:“你娘知道你有这份孝心,肯定会很高兴的。”紫堇没办法说出让孩子将这肉带回去的。因为开学之初就发生过孩子将食物节省下来馒头带回家,给家人吃,结果这个孩子却饿晕在课堂上。之后,学堂就颁布了一个规定,吃的东西必须在学堂吃完,不准带出去。
回去以后,紫堇将这件事告诉给了玉熙,说完后道:“当时我眼泪也都来了。”她当年的情况,其实跟学堂的孩子都差不多。每天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做很多的事。这也是为什么当时觉得到了夫人身边后,她觉得自己掉入了福窝。
玉熙点头,说道:“是呀!这里的人,日子过得太清苦了。”看得她心头都酸酸的。将士保家卫国,可是他们身死以后妻儿却没着没落,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好些人家,一年到头都见不到荤腥。
紫堇说道:“夫人,我想等过年的时候,给这些孩子的家里送些肉菜跟米面。”紫堇的意思,这笔钱她掏。这些年,紫堇的月例全都存下来了,手头上也有一笔银子。
玉熙摇头说道:“不妥当。这些孩子到学堂,已经给他们家人减轻了很大的负担。若是再给他们家送东西过去其他人心里会不舒服的,那样就不好了。”而且送得太多,也会让这些人产生依赖心理,这也不是一件好事。
紫堇低下了头。
玉熙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说话。有时候,心善未必就能做得了善事,需要顾忌的是太多了:“别想那么多了。这些孩子能在学堂里吃饱穿暖,对他们父母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安慰了。”这些孩子在清风堂,每日都能吃饱,加上锻炼半日,所有的孩子气色都好了起来,不仅身上长肉,大半还都开始长个了。
中午的时候,玉熙正在屋子里踱步消食,就听到韩吉过来了。郝大壮如今只管这学堂,就一个学堂就够他忙乎的了,庄子跟酒坊全都给韩吉接过去了。
玉熙说道:“快请了韩管事的进来。”韩吉这个时候过来,肯定是有好事了。”
韩吉确实有好消息告诉玉熙:“夫人,国公爷跟老夫人送东西过来了。”这事韩吉一直盯着,所以国公府送东西的人一入榆城,他就知道了。
玉熙有些惭愧了,她都没送东西回京孝顺娘,娘还给她送东西。见到送东西的韩高,接了一叠信以后说道:“这么冷的天,也真够难为你们了。先去吃饭,休息一下。”玉熙也是知道一行人没吃中午饭,虽然有一肚子的要问,但也得让人先将独自填饱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