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940年前后,华夏便有绘制在绢上的“敦煌星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图。其要比西方的星相学,还要古老的多。
后期所谓的西方星相学,相比于华夏,要相差很多。
然而,即使是这“敦煌星图”,其实也并不是真正最古老的星相记载。
在极为遥远的上古时代,华夏的先祖人类,也会划分星辰排布,而且他们更是将星空详细的划分为斗,宿,座,图,阵五大种类。
成——星斗,星宿,星座,星图,星阵。
星斗~
“天地太萧索,山川何渺茫。不堪星斗柄,犹把岁寒量。”
远古上古时期的星斗,即指天上所有发光的天体。
星宿~
则是古代天文学术语,一宿通常包含一颗或者多颗恒星,而古人将满天星宿划为四大星野,青龙、白虎等四象即出自于此。
在春秋时期,又将四象细分成了二十八宿。在东、南、西、北四方都有一位守护神,分别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