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因是,有一位本地的商人拿着官府打给他的欠条,找上了郡守府。
按照他的说法,既然现在的帅漕宪司都归郡守府管辖,那么在这之前他们积欠下来的欠账,也应该由郡守府代为偿还。
等到赵金锭把这位商人叫过来一问,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大宋转运司,也就是一路的漕司衙门,他们负责将地方上上交的财赋运送到临安去,在古代这可是一笔很大的公务。
虽然解运地方上的财赋上京,听起来是很简单的事。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却有很多不便之处。
比如说这里面有船只飘没、物资在沿途发霉变质、或者是地方上缴的财赋不足之类。
就以粮食一个品种来说,这一路上造成的损耗和运输费用就不知有多少。而且当你将粮食从夔州路运到临安之后,有时候你会发现本地的粮价,甚至比你夔州路的还要低!
在这种情况下,漕司就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规避运输路程中的风险。就是直接把银子运送到临安,然后在临安就地买粮再上交。
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大量漕运上的费用,比如说不用整修船只、雇佣船夫、更不用承担运输过程中沉船和霉变的损耗。
而另一方面,如果两地间的粮食有差价的话,本地的漕司衙门甚至可以利用这一点赚上一票钱。
所以有的时候,地方上的漕司就需要将大笔现银去临安购买粮食。
今天这个商人就属于这种情况,当年的漕司衙门从商人手中借贷了五千两现银,答应在当年的粮食收齐之后,用粮食折价偿还给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