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75章 密室奇宝 (4 / 5)

作者:岑寨散人 最后更新:2025/7/4 17:49:35
        郑守福道:“珠宝中的名器夜明珠,大清末代宝籍记载共有九颗,其中两颗在我们郑家,就是这俩!《慈禧陵墓被盗案》记载,慈禧藏宝单中有颗夜明珠重4两2钱7分,当时定价1080万两白银,到光绪元年涨了十倍,再到民国37年又涨到100倍,差不多天价。这两颗虽小了点贵在一对而且品相上乘,当属无价之宝。”

        “的确的确。”白钰点头称是。

        郑守福又指着东侧一排柜子道:“去年提及的‘灵智石’置于第三格;对了这里还有……”

        他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敏捷掀起密室中间方桌桌布,玻璃台下赫然密封着一卷画轴,瞬间白钰险些脱口说出来——

        明代摹本《寻隐者不遇》!

        同样尺寸的中堂水墨画,同样画着一座大山,一条溪流,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手拿鱼竿坐在凉亭里,画意苍茫清幽有股悲凉落寞气氛,左侧“寻隐者不遇”五个字撇如匕首,捺如切刀,正是建文帝练就的瘦金体风格。

        与柏家收藏不同的是,画卷用的是明代车书楼的回文宣,墨则是明代制墨大师程君房的歙墨,可见郑家子弟将《寻隐者不遇》交给柏家前请高手精心揣摩之下临摹的更具权威也更有研究价值,毕竟时间点相当接近真迹。

        之前吴伯煞费苦心,屠郑雄则以亲家身份都未能踏入引凤楼得偿所愿,而白钰去年摆出丝毫不感兴趣的姿态,反而阴差阳错之下近距离亲眼目睹,实在造化弄人啊。

        在夜明珠珠光照耀下,白钰装作若无其事地打量画卷,眼睛却如精准的扫描仪将画卷每个细节深深刻到脑海里,嘴上闲闲淡淡地说:

        “很老的画,保存至今实在不易,是不是真迹?”

        “好像是摹本,老朽对书画一行钻研不深无从领会,”郑守福指着落款道,“大明乙卯年冬,至今好几百年了,之前很多人包括市领导都想看它,搞不清楚原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