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白早在登基之前就开始筹备此事,而过去近十年的时间里,朝廷已为此投入了不计其数的财力人力,可始终没能够看到结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天子是否在这件事上犯了错误。
元结的奏折递到政事堂,果然遭到了反对。
这次,薛白没有太过强硬,表示了他支持元结的态度之后便放由宰相与群臣们商议。
他已是个炉火纯青的帝王,有了更多达到目的的手段,不再会与臣下硬碰硬。
而臣子们如今也十分敬畏他,不再会像以前一样出于其它目的而反对他,而是实事求是地考量。
毕竟,这种持续巨大投入而看不到结果的事,对于百姓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在这样的气氛下,却有一个非常隐秘的消息在重臣们之间悄然流传开来。
三月初三,被派往江南东道的御史中丞皇甫冉回到了长安。
皇甫冉亦是天子心腹,春闱五子之一,与元结也是至交好友。
他归朝之后上奏支持元结的建议,并坚定地认为远洋必然会有极丰厚的回报,用的是“一本万利”的字眼,可在奏折中却丝毫不提及理由。
此事本就议论纷纷,皇甫冉的奏折虽再次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有御史弹劾他为了逢迎圣意,不顾百姓负担,称之为佞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