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刘知府上任时,对御下都是极为宽容的,导致衙门的效率一向不高,许多人就是光顶个位,干不了两件正事儿,也不会干,有事儿了往下边一推,下边都给做完了,但记上的还是上头的人。
借着朱通判落马的风波,周光狠狠清理了衙门上下,把经年在衙门忙碌的往上调,把那些偷奸耍滑的往下调,许多人的位置上下顿时翻了个个儿,上司变成了下属,下属成了上司,周光还要求他们调任下去的不得偷懒,调上来的也不能学了早前的做事习性,导致调上来的这一批“上司”在衙门里倒是游刃有余,毕竟早前该做的还是他们在做,但调下去那些原本当“上司”的就熬不住了。
先给知府府上送了礼,想走人情关系,把事儿给推一推,他们调下去的都偷懒偷了好些年了,贸贸然的叫他们全都要跟上,根本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何况是处理公事的?
想跟早前在刘知府上任时一般,往他面前送送礼,请他睁只眼闭只眼,刘家也不是顶顶富贵的人家,面子上的大礼刘家都是不敢收的,他们收的礼也多数来自于下边人的孝敬。
俗话说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周光不是这样和面的,周家又不缺银钱,盛京出生的官家子弟,打小什么没见过的,哪里这么容易叫人收买了,周光还把想通过走礼而达到目的的几位官员给狠狠训斥了一顿,给留了面儿,没当着整个衙门的人面前,但话是放了,“要下回,就把全衙门的人都请来,好叫人都看看!”
礼这一摊走不出,又有人想到了送美人儿,请客吃茶送礼就是老三样了,过后再是送美人,男人家送礼,那是知道蛇打七寸,知道男人家的爱好,有几个能逃过美色的?那肯定不能,但送美人不能光明正大的送,先安排个巧遇的情节来,由人看重了带回去。
周光忙着衙门的事,连府衙都极少出,下边想送美人儿的就送不出去了。
这些人,早前是高高在上的官大人,如今下属成了上司,压在了他们上头来,自然叫人无法接受,想尽了法子,知府府上没法子了,就把目光放到了跟知府府一家的周家上头。
那一阵儿约周秉的帖子跟雪花儿似的,但他一个没接,还是后头有熟人请他去喝茶赏画,周秉才如约去了。
茶坊里熙熙攘攘的来了好多人,商人、大小官儿,周秉被围在中间,还以为是哪个大人物似的,都朝他敬酒,敬茶,言语伏低客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