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厚赏一出,立马就会从不愿意转为抢着去。
“去印度的将士也不会亏待。只要打下印度来,将士们都可以按照军功授田。看上印度的哪块地了,由你们自己挑选圈地。”
王霄抬手搭在了郑和的肩膀上“大明的田亩数有限,可人口却是会不断增加。我们必须用手中的刀剑为子孙后代们开拓足够的生存空间。这次江南水灾的灾民们,你可以把他们都带过去直接在那边分地。大明的未来就全靠你了,朕的靖海候。”
郑和封侯的事情让文官们很是不爽,在他们看来一个太监哪里有资格封侯。他们这一批的文官们还没有封爵的呢。
只是文官们对王霄的影响力太低,哪怕再是不满也是没有丝毫的办法。
他们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王霄将一项项的政策推行下去。看着诸子百家有了出头的机会,看着儒家一天天的衰落下去。
儒家并非是放弃了,而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他们的眼光其实很毒辣,一眼就能看出来眼下宣德一朝对儒家与士绅们的压制,所有的源头在于王霄一个人的身上。
如果能够除掉王霄,那所有的一切都将不攻自破。
他们现在,等的就是除掉王霄的时机。
随着郑和再一次的率领庞大船队出海,王霄的日常也恢复到了以往的状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