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在于,项羽一心想要学始皇帝集权,所以在封赏上非常吝啬。
这种想法是对的,可问题在于身边还有强劲的对手在虎视眈眈。
刘邦正好相反,封赏上面从来都是极为大方。那是因为封赏的东西实际上大都不在他的手里。
而等到天下安定,项羽被干掉之后,刘邦就重头又打了一遍,把那些分封的异姓王们全都给一一击破。
两人在时间点上的选择不同,也就造就了最后的结果不同。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项羽重用儒家,认为这是治国的好学问。
按照后世的观点,儒家的确是适合君主使用。
可打仗的时候,儒家除了摇旗呐喊之外,也就只剩下了扯后腿的本事。
而刘邦那边,法家,黄老,农家甚至墨家什么的。只要愿意跟他干,那就都用。
所以说,打仗从来没输过的项羽。打到最后打的众叛亲离,最后只能是全军崩溃,乌江边上自己割鸡了自己。
读过史书的王霄,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