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东方,临淄稷门外,正在举行一场送别。
“壮士此去,有九死而无一生,若是为了私愤而死,是为匹夫,为了齐国霸业而死,为君上而死,是为国士!”少年陈恒深衣广袖,手持铜爵,前来为古冶子壮行。
身材高大壮硕的古冶子将酒一饮而尽后,随后便坐到了戎车后舆上,心里却依然想着陈氏君子在阻止自己自刎时,也说过类似的话。
当时,一直默默旁观田开疆、公孙接自杀的齐侯目光游移,微微颔首,同意了陈恒的建议。
而未能完成“二桃杀三士”的老晏子,则暗暗长叹一声,看向陈恒的眼里有激赏和无奈。
“陈氏又多了一个举世之材,陈无宇,陈乞,司马穰苴,孙武,再加上陈恒,为何这一族人才辈出?”
“凤皇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後,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与京。当年懿仲大夫的占卜,是真的么?”
古冶子却不知道晏婴的忧虑,他已经彻底被机智的陈恒说服,心里只想着一件事:“若是能杀了那人,我定能名扬天下,一雪前耻!纵死无憾!”
前些日子三士伐鲁后凯旋而归,而今天,却只有古冶子孤独的身影默默上路。他身后背着一捆皮、布蒙着,用麻绳绑住的武器,望了越来越远的临淄城阙最后一眼,便头也不回地朝西方而去。
……
新绛南郊,清晨入城的国野民众们,也见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出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