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上面写的是个名叫喜的邯郸兵卒,他说他家住城东槐里,他要拾到这的人告诉在邯郸的父老兄弟,他还活着……”
那士人目光炯炯,看着周围众人惊喜地说道:“他还说,一同南下的那些乡党也还活着,他们在为赵氏世子效力,世子仁慈,只要邯郸投降,就可以免除血光止之灾,不用像朝歌一样被霹雳碾为粉末!”
念完以后,这人举起信纸高声大喊:”谁认为城东槐里的喜!“
无人应答,但其余一些信件,却很幸运地能找到相识的人,惊喜和失望的声音在城内不断响起。
“我儿还活着!”
“妾的丈夫就在城外!”
“我父兄都建在,那吾等在城内到底是为什么死战?”
荀胜和涉宾造谣说邯郸降兵全被屠杀的事情,立刻被戳穿了……
城外的歌声越来越高,既哀伤、又凄婉,邯郸人听了军心骚动,皆泣泪而望城外。
邯郸本就多慷慨悲歌之士,城外有传唱,城内的兵卒、民众得知外面唱歌的就是自己的乡党、兄弟,很快也跟着节拍应和起来。于是乎,在生死交战的两军决战间隙,奇异的一幕出现了,这首格式类似,内容却每次不同的《成相》,城内外竟整整齐齐唱和起来。
邯郸人的心,就这样被一首歌,一片纸吹得动荡起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