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在这方面根本没法和南人相提并论,所以若让大野泽里的舟师南下,那不是打仗,而是送他们去死。故而想要练出更强大的舟师,需要的不是风平浪静的内陆湖泊,而是更广阔的水域,大海!”
“假以时日,水陆并进,赵军沿着运河光复徐国,而你则带着舟师沿海岸南下,兵临吴国腹地,不愁吴国不去王号,穿戴华夏衣冠降服!”
……
赵无恤的想法虽然很宏大,但对于海洋,赵氏的家臣食客们基本两眼一抹黑,连盗跖也不例外。唯独徐承过去也有过跟着吴船从海上攻击越人的经历,还指挥过几场小小的海战,所以这个人选非他莫属。
不过徐承来到琅琊一看,才知道自己其实是白手起家……
莒国战船寥寥,大野泽的船只又带不过来,所以只能依靠多山多松木的琅琊丘陵慢慢造,说不准未来十年都得交待在这。
更何况他的敌人,不仅强大,而且近在咫尺……
赵无恤在海上的假想敌不单是南方的吴国,还有北面的齐国。
虽然侥幸在大河和济水里依靠战术击败齐国舟师两次,但真正强大的齐国少海船队,赵氏还没领教过呢!
作为临危受命的唯一海船将领,徐承对齐国的船队的现状也有一定了解。齐国利用临海优势大兴渔盐之利,是诸侯中航海活动最为频繁和成熟的国家,还出现了一些固定的海港。
齐国的先君平公(齐景公)很喜欢在海边游玩,也被方术士所骗,曾派人去拜访传说中的三仙山:瀛洲、方丈、蓬莱,虽然无果而终,但却也推动了齐国的航海业。
所以齐国海船穿梭于少海之上,从东莱的芝罘(烟台)为中转点,北到燕国碣石,南到莒国琅邪已有了一条南北航线,保护这条航线的,就是少海舟师了,如今这支船队落入陈氏手中,停泊在芝罘港。好在赵氏和陈、鲍并未开战,所以暂时不必担心他们会来琅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