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屈敖在赵无恤授意下,随他的族叔前往吴国,一呆就是二十年,他不遗余力地为赵无恤做事,将莫邪母子送到北方,又为提供了数不清的吴国内部情报,居功至伟,为此数次被夫差猜疑囚禁,好在有惊无险。如今再见时,昔日瘦猴一般的少年,也已经年过三旬,有妻也有子女,回到邺城,看着这里的风物,竟不觉得比江南的饭稻羹鱼更亲切,与赵无恤之间,更是多了一些生分……
赵无恤也察觉到了屈敖的讷讷,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随着他贵为君侯,与后宫外戚的关系,也不像当年一般简单了,或许这也是有所得必有所失的一种吧?
于是赵无恤索性以君臣的关系来与之相处,这样反而更自在些,他也没亏待屈敖,封他做了“公大夫”,还拉着他坐到身边,亲手将距离邺城不远的邢县一座乡划给他作为封地。
“如此,寡人也算兑现了自己的承诺,邢氏又能重新站在大夫之列了!”
不过赵无恤也不打算让屈敖就此引退,而是让他继续呆在南方,负责新成立的“广陵郡”。
所谓的广陵郡,便是江北之地,赵无恤更改邗邑为广陵,置广陵郡,辖广陵、棠、卑梁、善道、高邮五县。
“你在吴国多年,通晓那里的地理民情,广陵以你为郡守,再合适不过,至于吴国的太子友,寡人不放心他,就让他在邺城作为一个旗号罢。”
这样一来,赵国便与越国隔江相望,同时与楚国共有江淮之险了,南方开始呈现出一个微妙的三足鼎立局势,赵虽最强,但因为天然的水军短板,在南方反倒没有优势。赵无恤的打算,也是暂时以经营为主,只有徐、东海、广陵能够提供足够的后勤粮秣,只有赵国重建水师,才是进军南方的时候。如今吴国的水师虽然残破,但不少人都逃到了江北,如何将这些人归为己用,以他们为基础建立一支江淮水师,也是对屈敖的考验。
赵无恤交待就这么多,屈敖只能在宫内匆匆见姐姐伯芈一眼,便要去往广陵上任,然而在他临走之前,却为其岳父伯嚭求起情来……
“数年以来,舅翁对于君侯之命,一直是无所不从,保全吴国舟师,如今又亲自来邺都献土。舅翁自知在吴国时的作为必为世人所厌,为君侯所恶,但他所求不多,仅希望能告老,去做一个富家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