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恤今天还是一身暖和厚实的常服,面含微笑坐在扁鹊对面,恭敬地一拜后道:“别看夫子这几日安坐,可小子却知道,夫子心念须句的疫病灾情,早已心急如焚了。夫子和众弟子虽然医术精妙,但也只是几人,投入有千余病患的须句就成了杯水车薪,根本忙活不过来。“
”然也,还是小君子考虑的周到。“
”我父子深受夫子大恩,怎能不出几分力?而且同行的不止是疾医,还有兵卒。“
”兵卒?去救疫带兵卒作甚?“扁鹊眼睛一闪,正要说话,却被赵无恤制止了。
”大灾之后,须句周边必然十分混乱,堤道旁有齐国的一些残兵,有从大野泽流窜出的盗寇,还有饿极了见人就抢的灾民,所以沿途需要兵卒保护。而须句大夫信巫不信医,一向对延医施药不闻不问,难说还会插手阻止,就像他拒绝了我的防疫建议,又扣押了传信使者一般。所以到时候,说不得还得靠赵兵逼他就范。一旦救灾开始,搭建粥棚和施药之所都需要劳役,到时候还要靠赵兵出力,夫子说,兵卒是不是很必要?”
要知道,后世天朝遇上灾荒,战斗在第一线的基本是“人民子弟兵”,牺牲自然是难免的,但成效也极大。所以赵无恤在治疫时也有意效仿,驻留在秦邑的赵兵身体比较健壮,扛过了伤寒的流行,再去的话染病的概率就低了。
扁鹊虽然担心这次”武装救疫“背后,赵氏父子也有别样的用心,但赵无恤说的句句在理,他也无法否认。只是心里还是有些不情愿吗,不情愿让单纯的救疫举动被政客利用。
就这么,当扁鹊这无私的”人道主义“碰到了赵无恤的阳谋后,场面一时间有些沉默和僵持,只听得到屋内扁鹊弟子的抄书沙沙和捣药咚咚声。
迟疑了一会,赵无恤又开口了,虽然他不知道这个主意对扁鹊,对时代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且不提这些,小子还有一个想法,想说出来与夫子探讨一番,可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