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7章 高筑墙,广积粮 (1 / 5)

作者:七月新番 最后更新:2025/7/21 20:40:23
        当夜,赵鞅与赵无恤父子在羊角城外的营帐内秉烛夜谈,就赵氏未来在国内的战略进行了第一次沟通。

        位于上首,和儿子相对而坐,赵鞅感觉很奇妙。过去十多年里,除了亦师亦友亦臣的董安于,还有长于分析诸侯卿大夫关系的傅叟外,很少有人能与他如此深谈形势。

        邮无正、尹铎、窦犨等人都不擅长此道,几个儿子年幼的年幼,无能的无能,无人能堪大用。

        然而今天,赵鞅却恍然发现,自己的幼子无恤却能将以往有些模糊的局势分析得头头是道。

        关于赵氏未来五年在国内的发展,赵无恤给赵鞅献上的计策是十二个字。

        “高筑墙,广积粮,翦小宗,缓出头?”赵鞅品味着这十二字之策,实在是字字锱铢。

        “然也,既然六卿必有一战,那么小子认为,赵氏现在需要隐忍和时间。高筑墙,是加强晋阳、狼盂一带的建设,这是父亲与董子一直在做的事情,让晋阳成为赵氏不落的壁垒,渐渐将宗族的中心转移到那一带。”

        这些是赵鞅一贯的政策,自不必无恤详细分说。晋阳那边虽然人口尚少,山林密布,但在各种新政的吸引下,不断有国人迁徙。赵鞅这次在卫国抢了几百户卫人,也打算安置到那边去垦殖。

        “其次,广积粮,用无恤的话说便是发展生产力,用货殖瓷器获取钱帛,推广代田法实现一粟一麦的种植,增加粮食产量,鼓励繁蓄,改革亩制加强国人农稼的积极性和对我赵氏的认可。”

        赵无恤作为后世的人,如今有了自己的地盘,不少东西也可以渐渐开造,若是碰上合适的,也会派人去下宫传授给工匠。最终目的是增加赵氏在战时的粟麦储存,繁蓄民众,增强家力,毕竟足兵足食,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第三是翦小宗,赵氏有小宗温、楼、马首等,其中以邯郸最大,其辖下三县,人口二十万,军力也占了赵氏势力的四分之一,颇有枝壮于干之势。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邯郸午对赵氏大宗虽然还表面服从,但已经生出了异心。且邯郸与中行氏有姻亲,与范氏暗中沟通,和东阳、柏人的联系比和新绛、晋阳要强得多,若不及时制止,曲沃代翼之事便可能重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

  1. [架空历史]大唐第一世家 [列表]
  2. [历史军事]农家小福女 [列表]
  3. [两宋元明]一世富贵 [列表]
  4. [架空历史]大明军工帝国 [列表]
  5. [架空历史]大明之宝箱系统 [列表]
  6. [历史军事]南明第一狠人 [列表]
  7. [清史民国]大叛贼 [列表]
  8. [穿越小说]李佑的大唐 [列表]
  9. [架空历史]新明史 [列表]
  10. [秦汉三国]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 [列表]
  11. [架空历史]视频通古今: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列表]
  12. [两宋元明]我在明末有套房 [列表]
  13. [架空历史]新顺1730 [列表]
  14. [抗战烽火]抗战:从八佰开始 [列表]
  15. [历史军事]电影黑科技 [列表]
  16. [历史军事]南宋第一卧底 [列表]
  17. [历史军事]春秋我为王 [列表]
  18. [历史军事]诸天大佬(穿越) [列表]
  19. [两宋元明]我在大宋整挺好 [列表]
  20. [架空历史]红楼之荣亲王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