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刘峰现在遇到的难题主要还是在于生产工序的优化问题。
这种多孔碳纤维微晶氧化石墨复合材料的生产方式,他已经大致推导了出来。
第一步是将石墨放入水中超声分散,形成均匀分散、质量浓度为0.25g/l~1g/l的氧化石墨溶液,再向所述的氧化石墨溶液中滴加质量浓度为8%的钌溶液,形成质量浓度为0.25g/l~2g/l的溶液。
随后将配制的混合溶液置于1150c下,渗入钌,然后冷却到约850c后,之前吸收的大量碳原子就会浮到钌表面,形成镜片形状的单层碳纤维微晶氧化石墨材料;而且,在第一层覆盖后,第二层便开始立即生长;底层的材料会与钌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而第二层后这种材料就几乎与钌完全分离,只剩下弱电耦合。
推导的结果并不能当成最后的结果,毕竟实验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往往实验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一个不经意间的失误都完全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因此,刘峰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的尝试进行,外界一丁点响动都可能影响到他对实验的操控问题,他索性也就搬进了实验室内,整天整天不出来了。
数日后,实验结果出来,蓬头垢面的刘峰既喜且忧。
喜的是,他的理论推导基本上正确,这种生产方式确实可行!
忧的是,这种方法生产的材料薄片往往厚度不均匀,且材料和基质之间的黏合偶尔会影响碳层的孔状结构。连实验室生产都有这些问题,放到中试放大生产,那里面的问题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对此,刘峰并不满意。
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