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上来说,限制超级对撞机性能的最重要指标,无非是电流强度的问题;电流强度越大,旧有的导电材料的发热就越严重,很容易就会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
而常温超导材料的突破,使得材料零电阻成为了可能,从理论上来说,再大的电流,都不会出现发热的情况,这就使得超级对撞机的能量供应可以变得‘无限大’,下端需要多大的磁场,前端就可以供应多大的电流,除非上游的能源供应不上了!
因此,从这方面来说,不要说10倍,即便是100倍,1000倍的电流指标,都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了,超级对撞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系统问题,电流强度磁场强度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其他方面能够同时提升才行,否则即便是能够把能量提升到10000万倍,也没有任何意义。
至于李正武院士等人求稳的心态,刘峰也完全能够理解。
只不过,科学技术从来都不是靠稳妥就能够发展的,无论是汽车飞机还是火箭,一开始谁也没有相关的建造经验,但总有人勇于尝试,敢于去推陈出新,这才使得这些技术得以飞速发展……
最终,高层还是批准了刘峰的计划,直接以建设秦皇岛超级对撞机的工程部队为核心,一个更加庞大的工程部队在计划刚刚批准的那一刻起,就整装待发,准备开往巴蜀。
至于为何将新的超级对撞机建造在巴蜀腹地,因为这里是除了东三省以外,华国体系最全面、技术最发达的航空航天生产基地,有着世界闻名的成飞、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等大型装备集群企业,而这些企业,完全能够为整个超级对撞机工程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
另一方面,建造在巴蜀腹地,未来生产出的反物质也能就近产销,直接用于航空航天事业,省去了不少运输麻烦;再加上巴蜀本身就是西电东送的源头,未来反物质发电厂发的电,也能直接并入旧有的输电体系当中,节省了一大波资源。
当然了,除了巴蜀以外,大西北、东北三省也不是不可以选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