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生病的名将
清河郡,地处河北诸郡南部,境内无大山险峰,一片肥田沃野,乃河北的产粮之郡。而让清河闻名天下,不论妇孺儿童皆耳熟能详的却不是土地的富饶,而是这里有一个延续了几百年的门阀士族“五姓七望”的五姓之一——清河崔。
东汉时期,士人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出仕。被举、被辟的人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门生、故吏为了利禄,甚至不惜谄附、贿赂以求固结。大官僚与自己的门生、故吏结成集团,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领袖。所谓门阀大族,就是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这些特征的家族。东汉时期选士首先看族姓阀阅,所以门阀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门阀大族是大地主中长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阶层。当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们联结、周旋。门阀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势力更具有垄断性,实际上统治了这些州郡。
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在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基础上,后汉、曹魏以后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
及至西晋之时,门阀士族的政治经济势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们控制朝政,甚至桓玄曾一度推翻司马氏统治,自立为帝,后失败被杀。
之后,南北朝五胡十六国,中原大地全都陷入一片大混乱之中。“恒代而北,尽为丘墟,潼以西,烟火断绝,齐方全赵,死于乱麻。”门阀士族虽然凭借庞大的势力延续了下来,对于政治经济的控制能力却被消弱不少。至少,不能再随便哪一天想当皇帝了就把皇帝拉下马了。
到了隋朝,随着局势的稳定和政治经济的发展,门阀士族的势力又有所恢复。
但不论这些门阀被没被削弱,但其在各地的影响,却仍旧让人无法小觑。就说眼前的清河崔,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西晋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族。
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
就是顾小小和罗成在临渝关冒充的博陵崔,也是清河崔氏分出的一个分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