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文华看一眼,赶紧点头:“是,王爷天资聪颖,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胤禛似笑非笑,这夸赞可有点儿不太上心。
玩儿到了吃晚饭时候,吃过晚饭,弘昼想和胤禛玩儿,就翻找了棋子出来,想学这个。亲儿子嘛,胤禛也是很有几分耐心的,一边在棋盘上摆放,指点弘昼,一边和耿文华说话。
就弘昼能水平,胤禛这会儿就算是手里有个账本,怕是也不耽误算。
“红薯的事儿,你庄子上今年的产出,我全部买下来,用来明年育苗,至于民间,也会宣传红薯粉条的做法,以及红薯渣的用处。”主打就是一点儿不浪费,耿文华就笑道:“育苗的事儿你是不是能问一问有经验的老农?之前我听庄子上的人说,红薯他们都是整个埋下去的,我觉着十分浪费,再者,切块的话……”
她顿了顿才说道:“和土豆还是不一样的,土豆选用小的,切块也不算浪费。但红薯个头长,若是切块,怕也是浪费,我想着,不如整个埋在土里,发了芽略长一长,略大些能独活了,给拔掉栽种?如此一来,也不耽误剩下的红薯照旧发芽。”
想了想,补充道:“就跟水稻育苗一样。”
水稻种子若是直接埋在土里,是极容易造成种子腐烂的。康熙之所以
大力推广两季稻,就是因着这种育苗方式,一来是能大大的节省种子,二来是可以缩短栽种时间。提前育苗,就相当于是能空出来两个月的时间。这边两个月,那边两个月,再加上水稻本身也只三四个月的栽种,所以一年两季,那是完全来得及的。
胤禛沉吟了片刻:“回头我找庄子上的老农问一问。”
其实他很清楚,耿文华既然这样说了,怕是这样的法子就是能用的。但他又不能立马就觉得好,不然很可疑。
他知道耿文华的不同之处,但他还不能让耿文华知道他知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