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宁澄澄感到十分为难。
直到系统懒洋洋的说了一句话:
“既然你担心他们针对张廷玉和你以后接触的人,影响他们的将来,那不如,让他们被张廷玉他们的实力所说服呗,康熙总不能因为你一个女儿,放着好的人才不用,耽误国家的发展吧?”
“可是那也要他们愿意看到张廷玉他们的实力啊。”
宁澄澄无奈的反驳,现在的状态就是,很显然,康熙似乎听不进去一句解释。
“简单啊,来一场他们无法拒绝的张廷玉参加的考试不就得了?就像他们的科举一样。”
一句话,宁澄澄醍醐灌顶。
科举考试之所以能成为寒门子弟的登高基石,不就是因为它的门槛及低吗?只要并非是朝廷明文规定的,不可以参加科举的人,所有人只要按照规矩应考,那就没人能把考生拦在外面。
那么,如果说科举考试是如现代的考公国考一样,只是放宽了年龄限制的话,那么何不来一场,只有少年人的考试呢?
嗯,可以命名为:大清少年实验班……或者说,嗯,大清“高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