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题目一出,那些嗅觉敏感的士林大族立刻嗅到了风向。
        这新朝,是要外王,而非内圣啊,甚至品出来一丝霸道的滋味。
        明末之乱,整个江南的儒学风气都产生了种种反思和变革。
        效伯夷叔齐,自然不食周粟。
        子孙后代可以当官,自己却是不干的,这是传统气节。文丞相也不妨碍亲族兄长子侄投元啊,只要自己为前朝尽忠就是了。
        又不做官,又要为前朝尽忠,自然要把明末为什么混成这个惨样思索一番。
        总得有人出来背锅。
        衍圣公府都因为剃发被降格到了奉祀侯,要是后人不背锅,那孔夫子可就要背锅了。
        于是王阳明就先把这个大锅背了起来。
        一时间对他的评价,简直可以和王安石相提并论了。
        和王安石相提并论,在宋明时节,那基本上就是说这人祸乱天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