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有人也发现姚芬作品的价值了,大家就随意,想拍就拍,想不举手,就不举手。”张晨笑道。
姚芬这次,一共有五幅作品参拍,张晨和赵欣都看好那幅米罗的,“河畔油画馆”无论花多少钱,都会买下来,这几年已经形成了一个规律,凭借着“河畔油画馆”的名气和它在国内油画界的地位,凡是被“河畔油画馆”收藏和拍下的画家,他的作品价格肯定会高涨。
张晨他们安排好了,拍卖公司会把这幅画排到第一顺位拍卖,赵欣举牌,争取来个开门红。
除了这幅,还有其他的四幅,吴朝晖说:
“反正我是肯定要拍一幅的,你们不要和我抢,不过张总,你要帮我选一下,看看哪幅好。”
张晨本来想和吴朝晖说,艺术品这种东西,本来就是见仁见智、各取所需,各有所好,没有一定的标准,不过,他还是点点头说好。
“张晨,你说这艺术品拍卖,还有什么猫腻?”谭淑珍问。
张晨笑笑说:“赵欣比较了解,让赵欣和你们说。”
赵欣说:“就拍卖本身来说,经常跑拍卖会的都知道,拍卖会场里,拍卖师最先喊出的那几个价格,其实是没人出价的,那是‘吊灯价格’,什么意思,就是拍卖师手指着那个方向,喊出一个价格,实际上在那个方向,并没有人举牌,他指着的是天花板上吊下来的吊灯。
“‘吊灯价格’是为了把场内的气氛炒起来,也是为了不让大家知道这件作品的底价,也就是卖家同意出售的价格,要是大家都知道底价,就会紧咬底价,不肯往上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