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之中,关于‘尸解’的记载就更是繁多。
在道教经典文献《老子想尔注》中的注解中,便曾有“尸解”的现象。
如注解“没身不殆”云:“太**积,练形之官也。世有不可处,贤者避去,托死过太阴中;而复一边生像,没而不殆也。俗人不能积善行,死便真死,属地官去也。”
又注解“死而不亡者寿”云:“道人行备,道神归之,避世托死过太阴中,复生去为不亡,故寿也。俗人无善功,死者属地官,便为亡矣。”
在《老子想尔注校证》中解释说,这种方术实即《真诰》卷四所载之尸解。
魏晋南北朝时出现《水仙经》《尸解经》等文献,更是将‘尸解’总结成了某种‘文化’,或者说是‘神话’......
在道教之中中,已经系统的将“尸解”细化了门类。
“凡尸解者,皆寄一物而后去,或刀或剑,或竹或杖,及水火兵刃之解。”
可见“尸解”的方式有多种,其中包括剑解、仗解、水解、火解、兵解、药解等。
以火解举例来说,道门《无上秘要尸解品》云:“以药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