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文华还要回去练功夫呢,就和年氏等人一起告退,大家伙儿也没什么话要说,出了院门,各走各的。
回去换了练功服,娘儿俩就在院子里,先跟着陈嬷嬷将昨儿学的给练习一遍儿。
陈嬷嬷要指点的:“小主这里角度不对,需得对准下巴……小格格,要快,再快点儿,再快点儿!”
片刻就是一身大汗,中间还要休息片刻,该喝水的喝水,该擦汗的擦汗。
陈嬷嬷是很清楚的,耿文华学这些是为了强身健体,小格格年幼,所以对这两个“学生”,她要求并不严格,就按照十年二十年出成绩这个速度来,那一天下来,其实任务量也并不大。
等这边忙完,钮祜禄氏就过来了,找耿文华要些珍珠:“我想做个珍珠包。”
她伸手比划了一下:“这样斜跨在身上的,小的珍珠我是有的,可中间这个大的,正好差两个。”
那珍珠包也就是巴掌大,正面的锁扣部分是大珍珠做的,得用五六个,钮祜禄氏只有四个。
耿文华也是来了清朝之后才知道,老祖宗的东西,一点儿都不落后。什么斜挎包,信封包,双肩包,手提包,应有尽有。除了没有手机,其余装的东西,几乎和现代女孩子的没什么差别,胭脂水粉,手帕,香囊,零散首饰,铜板,银锭子,金瓜子,甚至还有掏耳勺,指甲剪。
当然,大部分时候,主子们背的包包,就是个装饰品,里面是什么也不装的,不然沉重,不好背。要用的东西呢,都是丫鬟们带着的。
耿文华也有好几个这种装饰包包,其中一个就是那种小手提包,周边是用金银混合打造的边框,中间是丝绸绷起来的面儿,上面用刺绣做了蝴蝶花朵的图案,精致的耿文华爱不释手,有段时间是天天要拎在手上的。
倒也不是说装东西什么的,就是有时候走路,你手上不拿着点儿什么,就显得空荡荡,两只手都无处摆放的那种,拿个包包也是做个样子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