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绵绵珠宝资讯 打造中国珠宝第一品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焦点栏目: 翡翠分类 珠宝鉴定 翡翠文化 翡翠品牌 翡翠鉴定

珠宝鉴定尚无“最高权威”(2)

2010年12月20日 10:28:12 作者:weiwei 来源:意绵绵

“目前珠宝首饰市场上还没有哪一家鉴定机构的证书是公认最权威的。”沈美冬总结道,“并不是说国家的就一定比地方上的权威,政府授权的就比实验室认可的信用程度高。消费者在评价一个鉴定证书的时候,当然应该先看鉴定机构的资质,CMA,CAL,CNAS三证都有固然好,但只有两证或一证的也并不意味着资质不够。”

产业链藏有“猫儿腻”

“珠宝行业水太深”裴景成向《法治周末》的记者说道。

“用黄铜充当黄金,塑料填充玉石,天然水晶中混入合成水晶,这些连消费者都已经知晓的造假方法已经太过时了。”裴景成说。

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湖北省珠宝质量监督检验站),发现的确存在这样的案例。天然的蓝宝石是没有“砒”这种化学成分的。为了降低成本,早期的珠宝商都采用体处理的方式添加“砒”,鉴定机构一下子就能检测出来。后来,为了躲避监管,珠宝商又发明了更为先进的“表面扩散处理”,改变了钻石的结构,使得蓝宝石看上去颜色更为均匀,鉴定机构一开始根本检测不出来。

“当然检测机构也在不停地改进技术,珠宝商永远在暗地里同这些鉴定机构‘斗争’。”裴老师感叹道。

在销售领域,为了能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卖到更高的价钱,珠宝商“无所不用”,模糊定名是其采用的最惯常的手段。

“经过人工处理的珠宝玉石在标注中没有标明‘处理’二字或处理方法。对经过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商业上称为B货)或经染色、漂白、充填处理(商业上称为B+C货)的翡翠未标明处理方式,当作天然A货翡翠出售。”一名在云南从事了多年旅游珠宝行业的人私下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

而在售后环节,珠宝商也经常敷衍消费者。记者经调查得知,面对退货的请求时,很多珠宝商要求消费者首先需将饰品送到国家承认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而检测费用较高,是大多数消费者放弃索赔的一个原因。

北大宝石鉴定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珠宝鉴定的费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在不同地区,不同的珠宝种类都会导致鉴定价格的不同。最普通的物件,比如一个价值300元左右的银器,在北大宝石鉴定中心的收费是50元。而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湖北省珠宝质量监督检查站),最普通的一个物件的鉴定费则要100元。对于那些极其珍贵的物品,收费则更为高昂,如和田玉是每公斤100元、田黄则是1每克10元。

消费者维权不易

500元的一个玉镯,鉴定费就要100元,消费者还有多少求偿的积极性?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制度,的确是应该由消费者出具相关证书。但若是最后官司赢了,鉴定的费用应该由商家来承担。”北京市消费者协会顾问邱宝昌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涉及到具体赔偿数额,“若是鉴定出来商家的确卖了假货,消费者可以要求购买货物价值一倍或两倍的赔偿。”邱宝昌解释。

“这里分为两种情况,如果实际含金量与说明书上所标含金量的差异较大,超过了检测误差的许可范围,且消费者能够举证证明商家是故意欺诈,可以定性为‘以次充好’,商家需双倍赔偿;但是如果两者差异不大,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退货并赔偿差价,但不能要求双倍赔偿。”邱宝昌继续解释道。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因为相信鉴定证书而购买了假珠宝的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鉴定机构进行求偿。但是,邱宝昌提醒消费者在求偿前必须先查明原因。一般来说,鉴定机构如果出具虚假鉴定,则需要承担连带责任,消费者可以选择任意鉴定机构或者商家为被告。但是如果是因为鉴定机构过失或者是技术因素导致鉴定结果出现偏差,则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意绵绵的文章,请声明文章来源并添加原文链接